多方聚力化心结 漂泊老人踏上回家路
“我想回家……”日前,常乐镇常来村党支部书记杨嘉乐接到一通来自浙江省义乌市救助站的电话。八旬老人张某某中风后无人照料、流落他乡,现在老人想回家了。自此,一场跨越海门、上海与浙江三地的爱心救援行动迅速展开。同时,常乐镇便民服务与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杨大姐工作站”同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多方联动为老人铺就回家路。
老人的小女儿朱某某目前在常乐镇生活,调解团队首先找到了她,但遇到了阻力。“我3岁就被母亲抛弃,30多年来从未感受过母爱,现在凭什么要我赡养?”朱某某哽咽地道出积压多年的委屈。调解团队一方面倾听朱某某的倾诉,疏导化解其心结;另一方面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赡养义务的法律强制性,同时通过走访邻居、查阅户籍档案,核实老人当年出走的原因,为调解奠定事实基础。
经过连续多日的调解拉锯战,转机出现了。4月16日,杨嘉乐带队驱车两小时前往上海市崇明区庙镇南星村,寻找老人的另外两个子女。在两地村委会配合下,一场特殊的家庭会议在南星村调解室召开。当杨大姐工作站的调解员陶文康播放老人躺在病床上录制的视频时,在场子女无不落泪。调解员创新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先分别了解每个子女的经济状况和实际困难。据了解,大儿子经营小本生意,受大环境影响,收入锐减;二女儿身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掌握这些情况后,调解团队初步为张某某制定“赡养方案”:将老人从义乌救助站接回安置于颐生村托老院,由3名子女平均分摊老人的生活费及医疗费。最终,在调解团队调解下,现场起草了赡养协议。
据悉,未来,常来村将定期回访监督履行情况,常乐镇卫生服务中心将提供上门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