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风暖雨润,麦浪在翻涌间褪去青涩,麦穗逐渐饱满,星星点点泛黄的麦花盛开,赤霉病防治作业正陆续开展。4月16日,晨光熹微,临江新区强旺农场负责人方小龙驾驶着搭载植保无人机的三轮电动车,碾过田埂碎石,直奔绿油油的麦田,开始他农场里本年度首轮赤霉病飞防作业。
“嗡——”伴随着电子泵的轻鸣,药液顺着导管注入无人机储液舱。方小龙布满老茧的拇指在遥控器触屏上快速滑动,调取智能测绘系统生成的田块模型。“单边内缩控制在1米以内,航线宽度设为6.5米,飞行速度校准为6米每秒……”方小龙对着液晶屏喃喃自语,参数随着指尖跃动渐趋精准。这时,晨风拂过麦田,泛起层层涟漪,方小龙凭借多年经验顺势将雾滴粒径调大5微米。“晨间的风有些力道,得让药滴如细雨穿林,稳稳沉落在抽穗层。”方小龙解释。
螺旋桨搅碎清晨宁静的瞬间,无人机如白鸥般轻盈飞向麦田,当飞行高度锁定在距穗顶2.5米时,每亩3升的药液化作百万颗微滴,穿透层层麦叶在穗部形成保护膜。“过去背着喷雾器,一人一天最多打20亩药剂。”方小龙望着空中灵动的机影感慨道,“现在不一样了,我独自操纵这台机器,一天就能防治400亩,这效率顶得上20个壮劳力了。”
智能系统接管作业后,方小龙不用再全程紧盯无人机飞行,一键启动、一键返航、自动查缺、用药用电不足提醒等功能带来的便捷体验,让他直呼:“科技改变生产!”随即,方小龙松弛地蹲踞田垄,随手掐起一株麦穗。透亮的药膜均匀裹着麦叶、麦穗,每一处褶皱里也闪着晶莹。“这才是高效、立体的防护,不用破坏小麦长势,不用担心喷洒不均匀。”方小龙边说边对着阳光不停地转动麦秆,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植保无人机的返航,方小龙结合智能系统显示,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1000亩作业面积,10%药剂节约率,98.7%覆盖率,这些数字正在麦穗间悄然孕育着金黄的丰收季。